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在嚴寒地區、冷凍車間或冬季戶外場景中,軸流風機常需在 - 10℃至 - 40℃的低溫環境下運行。低溫會導致風機部件性能劣化,如電機絕緣脆化、潤滑油黏度驟增、機械結構凍縮等,若直接啟動易引發設備故障甚至安全事故。因此,啟動前需針對性開展特殊準備工作,從部件檢查、狀態調整到系統測試形成完整流程,保障風機平穩啟動。
電機系統的低溫預處理是啟動準備的關鍵環節。低溫會使電機繞組絕緣材料變硬變脆,若直接通電可能因絕緣層開裂導致短路。啟動前需先用紅外測溫儀檢測電機定子、轉子繞組溫度,確保其與環境溫度差不超過 5℃,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絕緣層熱應力損傷。對于長期停運的風機,需采用電機加熱裝置(如內置電加熱器或外部熱風槍)對繞組進行預熱,將溫度升至 5℃以上,同時通過絕緣電阻表檢測絕緣電阻值,確保其符合規范要求(通常低壓電機絕緣電阻不低于 0.5MΩ,高壓電機不低于 1MΩ)。此外,需檢查電機接線盒密封情況,若發現密封膠條老化或縫隙,需及時更換密封件并填充耐高溫密封膠,防止低溫潮濕空氣進入內部凝結成冰,破壞絕緣性能。
潤滑系統的低溫適配調整直接關系到軸承運行可靠性。低溫會使普通潤滑油黏度大幅上升,甚至凝固,導致軸承潤滑失效,啟動時易出現干摩擦。啟動前需先檢查潤滑油型號,確認是否為低溫油品,例如在 - 20℃以下環境需選用黏度等級為 SAE 0W-30 或更優的合成潤滑油,其低溫流動性好,能在低溫下保持合適黏度。若潤滑油已凝固,需采用外部加熱方式(如加熱帶纏繞油箱)緩慢升溫至 10℃-15℃,待油品完全融化后,手動轉動風機主軸,檢查軸承轉動是否順暢,無卡滯現象。同時,需補充或更換潤滑油,確保油位處于油標規定范圍,避免因油位過低導致潤滑不足,或油位過高增加軸承運轉阻力。
機械結構的防凍與檢查是避免啟動故障的關鍵。低溫可能導致風機機殼、葉片與輪轂連接部位因凍縮出現間隙,或因積雪、結冰造成部件卡滯。啟動前需徹底清理風機外部及內部的積雪、積冰,尤其是葉片表面、進風口和出風口,防止冰塊在啟動時脫落撞擊葉片或管道。對于采用螺栓連接的部件(如葉片與輪轂、電機與機座),需用扭矩扳手重新緊固螺栓,因低溫會使金屬螺栓收縮,導致連接松動,若未及時緊固,啟動后可能因振動加劇引發部件脫落。此外,需檢查風機主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,低溫下金屬收縮可能導致間隙變小,需通過塞尺測量,若間隙小于設計值,需適當調整軸承座位置,避免主軸運轉時出現抱軸現象。
控制系統與輔助設備的低溫測試不可或缺。低溫會影響電氣元件性能,如接觸器觸點氧化、傳感器精度下降等。啟動前需測試風機控制柜內的接觸器、繼電器等元件,手動操作觸點,檢查其動作是否靈活,無卡滯或接觸不良情況;同時校準溫度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等檢測元件,確保其在低溫環境下測量數據準確,避免因傳感器誤差導致控制系統誤判。對于配備變頻調速裝置的風機,需提前對變頻器進行預熱,通過控制柜內置加熱模塊將變頻器溫度升至 0℃以上,再進行參數設置和功能測試,防止低溫導致變頻器啟動時出現故障代碼。此外,需檢查備用電源(如蓄電池、柴油發電機)的低溫性能,確保在主電源故障時能正常切換,保障風機應急啟動。
空載試運行與狀態監測是啟動前的保障。完成上述準備工作后,需先將風機出口閥門調至 10%-20% 開度(軸流風機低溫啟動時可適當降低開度,減少啟動負荷),進行空載啟動試運行。啟動過程中,通過振動檢測儀實時監測風機主軸、軸承的振動速度和振幅,若振動值超過規范限值(通?!?.5mm/s),需立即停機檢查;同時監測風機運行聲音,若出現異常噪音(如摩擦聲、撞擊聲),需排查是否存在部件卡滯或松動。試運行時間一般不少于 30 分鐘,期間需持續監測電機繞組溫度、軸承溫度,確保電機溫度不超過額定溫升,軸承溫度控制在 70℃以下。試運行正常后,再逐步開大出口閥門,將風機調整至正常工況運行。
相關新聞
專注于礦山風機、離心風機、軸流風機等通風設備制造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