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農業(yè)大棚的通風效果直接影響作物生長,而軸流風機作為通風設備,其選型是否適配棚內面積,是決定通風效率的關鍵。若風機選型過小,易導致棚內高溫高濕、二氧化碳不足;選型過大則會造成能源浪費與設備損耗。因此,需建立 “面積 - 風量 - 環(huán)境” 的聯(lián)動選型邏輯,確保風機性能與大棚需求準確匹配。
明確棚內面積與通風率的基礎關系,是選型的開始。農業(yè)大棚通風需滿足 “每小時換氣 3-5 次” 的行業(yè)標準,這是基于作物光合作用與溫濕度調節(jié)需求設定的關鍵參數(shù)。計算風量時,需先算出大棚實際容積(長 × 寬 × 平均高度),再乘以換氣次數(shù)得出所需總風量。例如,一棟長 50 米、寬 10 米、平均高度 3 米的蔬菜大棚,容積為 1500 立方米,按每小時 4 次換氣計算,總需求風量為 6000 立方米 / 小時。此時需選擇單臺風量適配的軸流風機,或多臺組合滿足總風量,通常建議單臺風機風量不低于總需求的 1/3,避免多臺風機同時運行時的能耗疊加。
結合作物類型調整選型參數(shù),是確保選型科學的重要補充。不同作物對通風的需求存在差異:葉菜類作物(如生菜、菠菜)需較高濕度,通風率可控制在每小時 3 次,風機選型可適當減小;瓜果類作物(如番茄、黃瓜)在結果期需降低濕度、增加二氧化碳供應,通風率需提升至每小時 5 次,風機風量需相應增大。以草莓大棚為例,其適宜相對濕度為 60%-70%,若棚內面積 200 平方米、高度 2.5 米,容積 500 立方米,按每小時 4 次換氣計算,需總風量 2000 立方米 / 小時,可選擇 2 臺單臺風量 1000 立方米 / 小時的軸流風機,對稱布置在大棚兩側,實現(xiàn)均勻通風。
考慮大棚結構與環(huán)境條件的影響,需對選型結果進行修正。連棟大棚因空間連貫,空氣流通阻力較小,風機風量可按理論計算值選取;單體大棚因兩端封閉,通風阻力較大,需額外增加 10%-15% 的風量余量。若大棚位于高溫高濕地區(qū)(如南方梅雨季節(jié)),或棚內種植高發(fā)熱作物(如育苗期作物),需進一步提升風量 15%-20%,避免通風滯后導致作物病害。此外,風機安裝位置也需與選型結合:側墻安裝的軸流風機,需選擇低壓大風量型號,確保氣流覆蓋整個棚寬;屋頂安裝則需考慮防風防雨設計,選型時優(yōu)先選擇帶防雨罩的機型。
驗證風機靜壓與管網阻力的匹配性,是避免選型失效的關鍵。農業(yè)大棚通風系統(tǒng)中,風機需克服防蟲網、濕簾(若配套使用)的阻力,因此選型時需確保風機靜壓大于系統(tǒng)總阻力。通常防蟲網阻力約 5-10Pa,濕簾阻力約 15-20Pa,總阻力約 20-30Pa。若風機靜壓不足,即使風量達標,實際通風效果也會大幅衰減。例如,某大棚選用風量 6000 立方米 / 小時、靜壓 25Pa 的軸流風機,配套濕簾使用時,因靜壓剛好覆蓋總阻力,通風效率可達設計值的 90%;若選用靜壓 20Pa 的風機,通風效率則降至 70% 以下,無法滿足需求。
相關新聞
專注于礦山風機、離心風機、軸流風機等通風設備制造?